在线备课
收藏:0 摘录:0 浏览量:1388

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工具

课中

教学过程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

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小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效益和质量。这一时期的儿童往往处在记忆力最佳状态,诵读古诗词经典,有益于人格智能的培养、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对文学造诣的训练,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学家研究证明:儿童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念唱,可以同时动用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运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有同步效用时,学习效率可增加2至5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词,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时,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我们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以背诵、积累为主,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古诗词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能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这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求甚解”。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词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诗词思想感情。教师不要过高要求,更不要过深过细地讲析,而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增长知识,学生学起来轻松,知识掌握得牢固,何乐而不为!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灵活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词中自己去欣赏它、学习它。也许有许多诗句他们并不全懂,不必太在意,当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就会逐渐体会到那些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的真义。



预习设计

预习设计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三遍)

2、查字典,给“我会认”、“我会写”的字注音组词。

3、查资料,了解叶绍翁、王维两位诗人,了解重阳节的由来。

4、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              
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              
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              
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              
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              
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              
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              
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
2.              
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              
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              
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              
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              
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              
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              
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              
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              
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              
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              
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听:寒声孤独寂寞
               感: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板书设计很好,但出现得不适时。这说明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因为临上课前,我突然想到板书出现的时机如果调整一下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是临时的想法加上临场紧张,上课时没能适时地调整好相关的教学环节。想法虽好,却没有付诸实现。看来,今后课前的准备还要再充分些。

二、没有当堂指导背诵全诗。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其实,当时设计教案时,我曾想到要有指导背诵这一环节的,可由于当时没有及时将想法记录下来,后来几次修改教学设计,竟然忘了补上这一环节。由此可见,在教学上有某种有价值的想法或灵感时应及时记录下来。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教学资源

课堂板书

课堂练习

即将发布

课后作业

学生评价

课后小结

教学小结

作者信息

jzsxdm

邓梅,

  • 课件

    12

  • 协同

    0

  • 摘录

    0

浏览评价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