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备课
收藏:1 摘录:0 浏览量:1994

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工具

课中

教学过程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3、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在指导阅读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读读资料袋中的有关风筝的内容或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风筝的资料,让放过风筝的学生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这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会有所帮助。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大意后,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层次:即整个事情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写的。文中有一个泡泡,我查词典知道了使憬的意思,提示了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注意,除了查字典辞书外,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依然这个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孩子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是充满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还是很快乐,这样就理解了依然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解释如下,供参考。

憧憬:向往。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凌空: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2、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课文开门见山点明,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风筝显然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乐趣可以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了,垂头丧气。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感受童真童趣。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课文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

3、课文虽然以记事为主,但感情色彩很浓。要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可以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把文中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读出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走人那种情境中,感受童年的乐趣。

4、本课提供了多种拓展学习的可能。选做题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举行一次放风筝比赛。文章结尾也可用来扩展语文训练,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说一下,我们向那房子跑去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找到了我们幸福鸟了吗。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入选中学教材。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贾平凹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5位,引发广泛关注。

我国的风筝历史古老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在历史记载的文史资料中,有关风筝的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的结论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
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
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
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
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
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五、课堂练习
1
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
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六、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
听写部分词语。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
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四、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
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
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0.
            概括———————————最大的快乐
          做风筝   充满憧憬  怀着希望   高兴
          放风筝   自由自在  充满快乐   快活
          线断了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着急
          找房子   没有踪影  垂头丧气   伤心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一、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课堂不够开放,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来备课。当发现学生的问题时,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调整自己的授课思路。
   二、学生的朗读能力亟待加强。默读过多且朗读形式过于单一。在周老师指导之前,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导致学生的朗读水平较差。朗读速度过慢、拖拉、没有节奏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非常的惭愧。这首先要从我做起,我必须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朗读,并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知识点没有在课堂上落实好。教师引出了知识点,但是帮知识点留到课后解决,这样,会导致无效教学。如:在学习“我(  )做一只(  )样的风筝,希望它(      )”这一语言训练时,学生的反应不积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便将这一练习留到了课后。这是要不得的。
   四、指令不够清晰。在学生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之后交流时,我的要求并不明确,因为我交代得不清晰,导致学生在讨论时没有了目标,不清晰讨论的内容。这也导致耗费了很多时间来理解描写心情的词语,而且效果并不如人意。


教学资源

课堂板书

课堂练习

即将发布

课后作业

学生评价

课后小结

教学小结

作者信息

jzsxdm

邓梅,

  • 课件

    12

  • 协同

    0

  • 摘录

    0

浏览评价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