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备课
收藏:0 摘录:0 浏览量:1068

课前准备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工具

课中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关于“感受人间真情”主题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周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2.理解阮恒说的话,体会他的话所反映的无私奉献的品质。

3.体会“啜泣”、“呜咽”、“哭泣”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预习设计

预习设计


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有关输血、献血的常识。

教师:课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不知不觉我们在一起朝夕相处三年了!大家都成了朋友,那么你们为自己的朋友做过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揭题: 看到你们神采奕奕,幸福洋溢的样子,让老师觉得拥有朋友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战争年代,一个孩子对待朋友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18 她是我的朋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你知道课题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吗?

(板书:小姑娘阮恒)

2.在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生字词

1)通过预习课文,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指名读、齐读)

2)本课中有一个字出现了很多次,而且还是多音字,你发现了吗?(血)

3)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对这个字的读音把握不准?

A.同学们自己读读带有这个字的句子,掌握它的读音。(自由读)

B.学生在课本上注音。

4.谁能根据提示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通过读课文,大家知道,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急需输血,所以文中说输血——(迫在眉睫)

2.“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3.那么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给小姑娘输血迫在眉睫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4

然段,找一找相关语句?(生自由读)

1)出示:“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①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着急、担心、沉重……)所以输血——(迫在眉睫)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2)出示:“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

①此时,你感觉到了什么?(情况紧急、面临生命危险……)所以输血——(迫在眉睫)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句子。

3)是的,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已经危在旦夕,随时都会死去,情况十分危急,也就是——迫在眉睫。通过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过渡:在小姑娘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阮恒站了出来,决定献血。那么,阮恒在献血过程中,他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再想想自己的体会,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一)献血前

过渡:谁来说说阮恒在献血前的表现?

1.出示: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你从这个句子里体会到了什么?

1)“沉默”里体会到这些小伙伴都不愿意给小女孩献血。阮恒也在犹豫,思考!

2)“颤抖”里体会到阮恒心里十分害怕献血。

3)我体会到刚开始阮恒很害怕,就把手放下去,后来还是想救活小姑娘,就又举起来了手。)

4)指导朗读:你很会学习,能抓住人物的动作深入到他的内心。请你加上动作读出他内心的矛盾!(生读句子)

5)假如你是阮恒,说一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矛盾的心理?你从哪里知道的?(第12自然段)

3.多么难的决定啊,他犹豫、害怕了,可是面对朋友的生命他还是毅然举起了小手。请刚强的男同学一起读出阮恒的从矛盾到坚定的过程。(男生读)

(二)献血时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小男孩子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气,那在抽血过程中,阮恒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阮恒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很快”说明小男孩很坚决,很着急去救小姑娘。

2.“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1)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

2)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他在想什么呢?(生畅谈感受)

3)我感受到你们已经渐渐走进阮恒的内心!让一起读出阮恒的心情吧。

3.就这样,阮恒的血一滴一滴地流进针管里。他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出示:

①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②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③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的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请自由朗读这几句话,想想你从句子里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读并全班交流感受)

3)是啊,阮恒很害怕、痛苦,那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害怕?(哭)

①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在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②既然都是表示哭,这几个词语能颠倒位置吗?(生:抽抽搭搭的哭-低声哭-轻声哭-一吸一顿的哭)学生边解释别做动作。

③所以从“啜泣”“呜咽”“哭泣”“抽泣”中我们感受到阮恒不仅哭了,而且越来越——(生:越来越伤心;越来越难受;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

4)面对痛苦、伤心、难受、害怕,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掩盖自己的痛苦!)

①有哪些词语看出他在掩饰自己的痛苦?(“掩盖”“捂住”“咬着”“制止”)

②他的“捂住脸”“掩盖痛苦”“咬着小拳头”“眼睛紧闭”“竭力制止哭泣”这一些动作,都是为了——(掩饰痛苦),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痛苦)

③师生合作读。(背景音乐)越是痛苦,越要掩饰。抽血时,当阮恒看到血一滴一滴地流进针管时,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生读①);当针管里的血越来越多时,他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生读②);当针管里的血渐渐满了,他以为自己真的要死了——(生读③)

(三)献血后

师:此时,阮恒真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同学们,献血真的会死吗?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献血的资料,假如你是医生,看到阮恒这样害怕,你会对阮恒说什么?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过渡:听到你的安慰,阮恒真的停止了哭泣。可为什么阮恒以为献血会死,还会这样做呢?——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2.此刻,阮恒献血时的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播放背景音乐《朋友》)

当阮恒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仍然举起自己的小手,这是因为他始终记得——(生:她是我的朋友)

当阮恒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仍一言不发,把痛苦埋在心里,这是因为他未曾忘记——(生:她是我的朋友)

当阮恒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仍强忍泪水,坚持献血,这是因为他怎么会忘记——(生:她是我的朋友)

3.“她是我的朋友”多么简单平凡的六个字!多么感人至深的一句话!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份友谊啊!(板书:友谊)

4.此时此刻,你想和阮恒交朋友吗?为什么?(生:善良、勇敢、无私奉献、伟大、重情谊……)

5.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这样的朋友,也希望你能做别人这样的朋友。

五、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2.摘抄课文中的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

3.自读课本:阅读《平分生命》,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2.讲述课文内容。

二、续写课文

1.当小姑娘醒来以后,她和阮恒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补写结尾。

2.学生自己思考,再全班交流。

三、交流阅读《平分生命》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的要字,指名认读。

2.学生观察,谈发现。

3.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什么?

“医、制”注意笔顺。

“垫”右上方是“丸”字

“酒”右面不是西。

“拳”——上面是两横。

4.教师范写指导。

5.学生练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完成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8 她是我的朋友


献血

小姑娘阮恒

友谊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首先我先检查孩子们的课前预习,由于时间关系只检查了生字词,对课文的朗读没有让学生起来读,因此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掌握不好。

在设计本课时,我#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gkstk.com end#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关键词,通过圈画、思考、交流、讨论、观察插图、想象、品读,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阮恒当时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但由于自己没有把握好课堂,始终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老师说的多,学生说得少。一节课下来总是那几个孩子再说,其余的都成了看客。

语文老师要经常培养学生语感。语感有了,语文学习就简单多了。所以每节课中都要设计一些重点词品味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体会人物情感,读出人物情感来。

语文是课内和课外的延伸,如果只把学生的思维盯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不是语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实用性不大的知识,而我注意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创作,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质。三年级正是处于写作的初级阶段,对于心灵感悟这一环节的设计,想到孩子一节课下来,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在加上《平分生命》这篇文章的确很感人,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



教学资源

课堂板书

课堂练习

即将发布

课后作业

学生评价

课后小结

教学小结

作者信息

18986652150

袁晓娟,

  • 课件

    25

  • 协同

    0

  • 摘录

    0

浏览评价

第一课时